唐人社导航福利精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不卡视频,亚洲人成网www

科普教育
首頁 > 社會教育 > 科普教育

鐵博云播放:“火車來了”之“鋼軌切片的故事”(第二十四期)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國鐵道博物館的白月廷,今天我為大家帶來鐵博云播放:“火車來了”之“鋼軌切片的故事”。

    2002年,中國鐵道博物館成立不久,來了一位60多歲的老人,將一片鋼軌切片無償捐給了博物館收藏。這位老人叫馮先霈,他是我國鐵路工務工程專家、鐵路重型鋼軌的開拓者。馮先生長期從事軌道結構和養護的科學研究,為提高我國鋼軌的質量付出了畢生精力。他曾組織并參與《中國大百科全書(交通卷)》的編寫工作,還是北美鐵道工程學會的終身會員,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這次他捐贈的鋼軌切片雖小,但意義非凡。故事還要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鐵路復雜的鋼軌使用情況說起。那時,我國尚沒有研究和制造重型鋼軌的能力,因此,全國鐵路干線使用的老舊雜型鋼軌和一些磨耗嚴重的鋼軌得不到及時更換,直接影響了鐵路運輸安全和效率。

    20世紀50年代中期,國家有關部門就開始著手重型鋼軌的研發。1963年,鐵道部有關科研機構提出了多套研發重型鋼軌的設計方案:鑒于我國機車車輛的最大軸重為23噸,經過理論計算,結合對我國繁忙干線鋪設50公斤/米后鋼軌損壞、磨耗情況的調查分析,其中一套方案認為,50公斤/米鋼軌在京山、京滬、京廣等繁忙干線已經不堪重負,必須盡快更換重型鋼軌。但考慮到當時我國鋼鐵企業的生產實際情況,如果全部軋制65公斤/米的鋼軌,則對鋼的需求量過大。因此,鐵道部建議采用60公斤/米的鋼軌較為適宜。經過多次論證,該方案得到有關部門和專家們的認可。1964年,鐵道部正式對鐵道科學研究院和鐵道專業設計院下達了設計新型重型鋼軌的任務。1965,各有關科研院所聯合成立了重型鋼軌研發設計組,并與鞍山鋼鐵廠商討關于重型鋼設計與軋制的問題,1967年這種鋼軌正式批準生產。但此時,“文化大革命”已經開始,重型鋼軌研發和生產工作被迫停止,直到1975年,被擱置了十年的重型鋼軌研發和生產工作才重新被提上議事日程。19761221,鞍山鋼鐵廠終于試軋出了基本符合斷面設計要求的重型鋼軌,這就是我國自行設計研發、自行成功軋制的第一根60公斤/米重型鋼軌。

    為了紀念我國在重型鋼軌軋制技術方面這一重大突破,工作人員從這根鋼軌上切下一片斷面作為歷史的見證。鐵道科學研究院附屬工廠對切片進行打磨、拋光和刻字后,切片一直保存在該項目負責人馮先霈手中。在中國鐵道博物館首批文物等級鑒定時,該鋼軌切片因真實記錄了我國自主研發生產重型鋼軌的重要歷史事實,是中國鐵路向重載、高速發展的重要實物見證,所以被專家們一致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這就是鋼軌切片的故事,感謝您的收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清市| 哈密市| 喀喇| 广东省| 钦州市| 邹城市| 平定县| 大渡口区| 洪泽县| 册亨县| 高青县| 梓潼县| 拜城县| 泰安市| 永登县| 清水河县| 墨竹工卡县| 西林县| 韶关市| 依安县| 民权县| 大宁县| 罗定市| 法库县| 永年县| 玉溪市| 九江市| 桂林市| 安丘市| 措勤县| 都昌县| 瑞安市| 舟山市| 措美县| 根河市| 巴青县| 广西| 大竹县| 班玛县| 绥棱县| 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