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博云播放:“火車來了”之“軌枕的故事”(第二十二期)



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國鐵道博物館的張璐。今天,我給大家帶來鐵博云播放:“火車來了”之“軌枕的故事”。
如果說承載火車這條“鋼鐵巨龍”的基礎是鋼軌和路基,但是,還有一樣鐵路配件同樣重要,那就是處在道床上和鋼軌之間的軌枕。別看那一根根軌枕外形單一,其貌不揚,但是它的作用可不小,可以說是“肩負重任”。
軌枕的作用是為了固定鐵路軌道、保持軌距,支承鋼軌及通過車輛的重量荷載。軌枕按用途可分為普通軌枕、道岔的岔枕和橋梁的橋枕等。
最早的軌枕是采用木材制作,就稱之為木枕,它大多由榆木、樺木、落葉松、馬尾松及其他適用的闊葉樹種制作。木枕有很好的彈性和絕緣性,可緩和列車的動力沖擊作用,木枕受周圍溫度變化的影響小,而且質量也比較輕,加工、鋪設和更換簡便。一根經過注油防腐處理過的木枕,因地域和氣候不同,使用壽命也不同,一般可使用15年左右。
我國普通木枕的標準長度是2.5米(斷面的形狀和尺寸分為Ⅰ、Ⅱ型兩類)。岔枕和橋枕的長度有2.6至4.85米多種,均用于不同等級的線路上。每公里線路上鋪設軌枕的數量,根據線路設計能力、運量及行車速度等運營條件決定,一般在1520至1840根之間。軌枕根數越多,軌道強度就越大。
木枕需使用大量優質木材,使用壽命較短,對森林資源的消耗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上世紀初,鋼筋混凝土軌枕的出現,開始逐漸代替了木枕。
鋼筋混凝土軌枕也稱為水泥枕,相比較木枕而言,它的使用壽命較長、養護工作量小、軌道的強度和穩定性高、損毀率也比木枕要低很多,得到了廣泛的采用。現在,我國鐵路干線上,基本都鋪設鋼筋混凝土軌枕,已經很少能看到木枕了。
前面提到,軌枕的作用是支承鋼軌,并將鋼軌傳來的壓力傳遞給道床。而道床再把壓力均勻地傳遞給路基,并固定軌枕的位置,增加軌道的彈性,緩和機車車輛輪對對鋼軌的沖擊。
道床分為有砟道床和無砟道床。在鐵路線上鋪設有碎石的路面,就是有砟道床。道床的材料應當具有堅硬,不易風化,富有彈性,并有利于排水的特點。無砟道床,是用鋼筋混凝土直接在路基面上灌注水泥漿或瀝青等材料,筑成堅固的軌道基礎,用以代替通常的碎石道床,適合于高速鐵路行車。
隨著鐵路的發展,雖然如今有了高速鐵路的無砟道床。但是,也不要忘了曾經在鋼軌下面、扛著呼嘯前行列車的木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