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博云播放:“火車來了”之“詹天佑與西陵專用鐵路的故事”(第二十一期)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國鐵道博物館的白月廷,今天我為大家帶來鐵博云播放:“火車來了”之“詹天佑與西陵專用鐵路”的故事。
提起著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人們就會想到由他主持修建的我國第一條干線鐵路——京張鐵路。但是,卻鮮有人知道,詹天佑在修建京張鐵路之前,曾主持修筑過一條西陵專用鐵路。
故事還要從1900年開始講起,當年8月,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攜光緒皇帝西逃至陜西西安。1901年9月,清政府與俄、英、德、法等國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10月6日在西安居住一年多的慈禧及光緒等人,迫不及待回鑾返京。他們自西安啟程經洛陽、開封抵達河北正定,然后從正定乘坐盧漢鐵路的列車返回北京。
光緒皇帝在正定時發出諭示稱,回京后將擇日告祭東西二陵。慈禧和光緒感覺此次回鑾,車馬繁多,人力物力耗費巨大,而乘火車非常方便快捷,即提出“由新城縣之高碑店接造鐵路直達易州之梁各莊”,以方便第二年祭拜西陵。光緒皇帝遂命“修筑西陵鐵路費用為六十萬兩,由各省分別籌辦款銀”,決定直隸總督袁世凱奉旨辦理修建西陵鐵路事宜。袁世凱本想使用英國人克勞德﹒威廉﹒金達負責設計建造這條鐵路,此事卻引起法國駐華公使的不滿,形成了英、法兩國爭執不下的局面。無奈只好放棄使用外國工程師修建鐵路的想法,改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選定了留美回國的梁如浩和詹天佑二人,任命梁如浩為鐵路總辦,詹天佑為總工程司。后來梁如浩調任關內外鐵路總辦,修建西陵鐵路一事實際上就由詹天佑一個人負責。
詹天佑在接受建造西陵鐵路任務時,面臨著季節寒冷,材料短缺,工期緊迫三大困難。為了加快修建進度和減少造價,他從關內外鐵路借用鋼軌和枕木,鋪設沿途車站的站線。在跨越河流時架設臨時便橋,并在路基筑成后隨即鋪軌,完成鋪軌后,再對臨時便橋進行加固。詹天佑硬是克服了各種不利因素,只用了四個月時間將這條鐵路提前完工。
慈禧光緒等人,于1903年清明時節,乘坐皇室列車,從北京永定門出發,經盧漢鐵路在高碑店轉西陵專用鐵路抵達易縣梁各莊附近的西陵祭祖。由于詹天佑以59.5萬兩白銀,沒有超出60萬兩預算費用,并提前完成了鐵路的建造,因此受到慈禧和光緒的褒獎。
鐵路建成初期曾設有高碑店、淶水、易州、梁各莊4座車站,全線建有橋涵30余處。由于建造西陵鐵路既未“借洋債”、也未“用洋匠”,完全是中國人自行建造,因此被后人所稱道。